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60亿元,A股排名仅次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力压锂业双雄天齐、赣锋,猜猜它是谁?
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这家公司是一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九安医疗(002432.SZ)。包括九安医疗、医用手套生产商英科医疗(300677.SZ)等公司在内,三年疫情,A股“抗疫”行业风光独好,不过,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在风口过后,往往难逃业绩大幅下滑的宿命。
口罩、手套公司业绩坐上过山车
【资料图】
2020年,口罩的上游材料端经历了最为辉煌的一年,笔者筛选了主营业务为无纺布、口罩的部分上市公司,对比了2020年、2021年、2021年前三季度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变化,发现上述企业的2020年、2021年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5亿元和3.27亿元,同比下降高达62.69%;2020Q3、2021Q3和2022Q3的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值分别为7.33亿元、2.83亿元和2.43亿元,连续同比降幅达61.43%和13.93%。
其中,全国最大的医用口罩布原料熔喷布的生产商道恩股份(002838.SZ),领衔熔喷布同行的泰达股份(000652.SZ)和国恩股份(002768.SZ)在2020年赚得了8.55亿元、2.00亿元和7.31亿元的净利润,这也使得上述公司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最大涨幅分别达到了约4倍、2.8倍和1.5倍左右;而医用口罩销售占比大头的稳健医疗,上市后依旧即赶上了2020年末口罩行情的末班车,让彼时上市就400多亿市值的稳健医疗在不到半年内实现市值翻倍。
技术含量低,竞争者准入门槛不高等因素使得熔喷布行业快速变成血海,不可持续性也对上述公司的业绩带来持续考验。风风火火的口罩行情落幕,各家纷纷难以幸免:上游生产熔喷布企业的国恩股份和道恩股份,2021年归母净利润降幅分别达到12.03%和73.55%;下游销售医用口罩的稳健医疗2021年归母净利润从上年的38.10亿元大幅降至12.39亿元,同比收缩67.48%。
除了口罩,疫情暴发最初,不起眼的医用手套也成了重要抗疫物资,英科医疗则乘势起飞。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的产能计算,英科医疗已是中国最大及全球第三大的一次性手套供应商。而随着疫情突然暴发,全球手套需求激增,价格飞涨,出口价格在2021年3月达到巅峰,较2020年1月,单价将近翻了三倍。
通过提供一次性手套等关键防疫物资,英科医疗业绩取得了业绩的高增长:2020年公司营收138.37亿元,2021年增至162.40亿元,产品销售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期间大赚144亿元,是过去累计净利润的数十倍。伴随业绩爆发的是一飞冲天的股价,从2020年初至2021年1月期间,短短一年时间股价涨逾40倍,公司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手套茅”。
需求的快速扩张给英科医疗带来了2020年和2021年的业绩繁荣。但在行业供求关系改变的情况下,英科医疗2022年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英科医疗实现营收52.12亿元,同比减少61.81%,归母净利润6.39亿元,同比减少90.8%。
百家新冠检测公司净利润大幅增加
在英科医疗之后,能与之匹敌的莫过于向美国出口抗原试剂盒的九安医疗了。公司2022Q3便实现营收245.89亿元,归母净利润160.5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30.11倍和319.18倍,公司股价也从去年11月的6元/股附近,最高涨到98.03元/股,半年内翻了十几倍。
九安医疗的iHealth试剂盒能打入美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董事长刘毅曾在年会上表示,团队前前后后准备了将近一年时间,此前的荧光试剂盒方案递交后就被FDA否决了。在彼时德尔塔病毒肆虐的背景下,团队于2021年7月6日再次递交了FDA。
即便是FDA的紧急状态审核,依旧被一个一个死抠,一条一条讨论,整整花了将近四个月,到最后却仍被告知“根据我们的审核要求,你们这个产品可以被我们否决了,但是你们愿不愿意补一些临床数据”。
九安医疗的团队仿佛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在两周之内补齐了临床数据。最终在去年11月,公司发布了《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EUA授权的公告》,九安的iHealth试剂盒成为了第九家获FDA批准、以中国工厂名义的试剂盒,此后获批的均为美国本土厂家。至此,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在通过FDA审批的当日,九安医疗就安排飞机空运了一批货去美国。在这“神速”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中国制造。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使得鼻拭子、采样拭子、包装盒、说明书等多个部件能在同时大量生产,加之产品本身可通过人工、密集的劳动力可以生产。据刘毅回忆:“我们最多的时候少说也有6万多人,多说可能有10万人投入生产。”
在供应链上,九安医疗发动了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100多家工厂为抗原检测做产品包装。“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空运去美国有八架飞机,我们最高的时候产能能产到一天2600万只测试盒、测试卡,这是一个只有我们中国制造才能做出来的奇迹。”刘毅满怀自豪地说。
疫情期间大赚的医学检测企业不只是九安医疗。迪安诊断(300244.SZ)、金域医学(603882.SH)、达安基因(002030.SZ)等企业同样如此,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同花顺“新冠检测”概念股中的107家上市公司,各实现归母净利润630.58亿元、750亿元、866.26亿元,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这些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仅214.49亿元。
2020年,率先通过核酸试剂审批的华大基因(300676.SZ)、圣湘生物(688289.SH)、达安基因、东方生物(688298.SH)全年营收增长在199%至1203%不等。
2020年-2021年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代表性企业营收均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迪安诊断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了44.83%,达安基因则达到了47.74%,康为世纪(688426.SH)达到了16.36%。
但到了2022年,新冠检测服务机构的遍地开花使得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机构中,仅广东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机构数量就达到了866家,其次是河北省,达到了627家。在具体从事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中,早期完成投入的头部公司已进入躺赚模式,高额度利润促使行业竞争者也快速增加,核酸检测的单价也随着成本被进一步压缩,后来者的境地就不尽如人意了,随着抗原检测的后续崛起,行业公司业绩表现随之开始分化。
头部的迪安诊断在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依旧保持了158.54%和96.94%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安基因也做到了同期124.96%和94.52%的增速。
九安医疗、诺唯赞(688105.SH)、万孚生物(300482.SZ)、万泰生物(603392.SH)、明德生物(002932.SZ)等则受益于新冠抗原试剂销售,业绩继续大涨。
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九安医疗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77.28倍、319.19倍;明德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76.29%、281.76%;万泰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73.24%、231.91%;万孚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11.98%、97.67%。
华大基因的归母净利润则从2020年便“高开低走”,公司2020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0.90亿元、14.62亿元,下降幅度达30.08%;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华大基因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44.21%和47.16%。
热景生物(688068.SH)、东方生物(688298.SH)受新冠抗原试剂销售拖累,业绩出现下滑,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91%和25.39%、19.23%和22.14%。
当然,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赚到大钱。以贝瑞基因(000710.SZ)为例,主营基因检测的它确实在2020年迎来了高光时刻,不过在2021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便急速下滑,到了2021年四季度开始,单季亏损成了常态,2022年二季度更是亏损1861万元,而2020年二季度和2021年二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尚有1.17亿元和3123.23万元。
纵观这些上市公司,英科医疗、九安医疗的成功是企业恰逢其时碰到了大风口,而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现象级产物也注定了业绩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和不可复制性。如果没有趁着风口完成真正的人才和技术积累,光鲜的业绩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