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2万亿理财没了……最新理财数据出炉,令人大跌眼镜。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2年4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6.65万亿,与2022年3季度相比,存续规模下降超2万亿,并回落至2022年1季度水平,主要由于去年11月的债市踩踏,加上封闭式产品到期量增加,双管夹击所致。不过,随着市场逐步回稳,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开始修复,固收类产品近1月收益连续四周上涨。
(资料图片)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4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6.65万亿(根据普益标准统计口径,只涵盖净值型产品,与理财登记中心披露数据稍有差异),与2022年3季度相比,存续规模下降超2万亿,并回落至2022年1季度水平。其中相比3季度,4季度个人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1.9万亿,而机构与同业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0.4万亿,后者不足前者的四分之一,反映出理财市场的短期波动对个人投资者影响更大。
个人理财存续规模环比下降约1.9万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2022年的银行理财市场走向了全面净值化。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7.72万亿元,占比达到95.09%。
在只涵盖净值型产品的统计口径下,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6.65万亿元,与2022年3季度相比,存续规模下降超2万亿元,并回落至2022年1季度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来看,相比2022年3季度,2022年4季度个人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1.9万亿元,而机构与同业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0.4万亿元,后者不足前者的四分之一。
普益标准分析称,存续规模下降,主要源于赎回潮及产品到期两方面原因:
一是2022年11月以来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乃至发生“破净”现象,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并大幅赎回开放式理财产品;
二是2022年12月,封闭式产品到期规模增加,对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普益标准表示,由于固定收益类理财底层资产主要配置债券等固收资产,受2022年4季度债市波动影响,该类型理财大部分出现净值下跌现象,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并以此转向流动性和安全性更高的现金管理类理财或银行存款,这可能也是导致4季度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外,据普益标准调研统计,在理财存续规模下降背景下,仍有近10%的机构实现了理财规模逆势增长,增长规模超1000亿元。具体来看,在普益标准调研的130余家机构中,有14家机构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平均增长规模为74.60亿元。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机构之所以出现理财存续规模逆势上升,主要源于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并以此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从产品类型来看,一是这部分理财机构围绕投资者需求,加大现金管理类产品布局,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增长约2700亿元,环比增长高达33.58%。二是这部分理财机构对自身产品体系进行了市场化调整,大幅收缩固收类、混合类产品规模,其中固收类、混合类产品规模分别下降约1400亿元、200亿元,环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7%、23.68%。此外,受权益市场信心增强影响,这部分理财机构对股权类资产的偏好上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变化较为稳定。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创近年新高。研报指出,其中就有部分来自个人理财资金。研报称,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约18万亿元,同比多增8万亿元。考虑银行理财产品赎回和收入增加的影响,估算2022年居民存款多增中约4万亿元由理财产品转为存款贡献,1万亿元由居民收入自然增长贡献(假设居民储蓄率与2021年持平)。2022年居民“超额储蓄”规模约在3万亿元左右。
当前正值银行业机构“开门红”期间,为吸引个人理财投资者,低风险、低波动理财产品近期成为主推产品,包括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偏存款类理财产品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
为了满足部分投资者既想要收益比存款略好、又想要波动比较小的投资需求,一些机构也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现金管理类产品布局,收缩了固收类、混合类产品规模。
作者: 来源:综合其他媒体责任编辑:Tnews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