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再添一员
2月3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正式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成功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51%股权,从而实现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100%控股。至此,摩根士丹利成为2023年以来第三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国内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增至7家,外资布局中国公募市场节奏明显加快。此外,还有不少外商独资机构正在等待审批结果。证监会官网显示,范达基金和联博基金正向证监会申请公募牌照,目前均已通过受理,处在第一次反馈意见环节。
多只基金“掉粉”逾90% 只因业绩太好?
(相关资料图)
据观察,尽管公募基金的竞争强调“业绩为王”,但行业还是出现了一种颇具争议的状况——业绩越好掉粉越快。近年来,不少中小公募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产品,尽管基金净值突破2元、3元,长期业绩位于全市场前列,但在净值不断创新高之际产品规模却缩水超过90%,沦落为仅剩数千万元的迷你基金。例如,今年2月初,银河智联基金的净值正式突破3元。今年以来的短期表现看,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该基金累计收益率已达20%。不过,根据该基金披露的去年四季度末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末,银河智联基金的资产规模仅有1.2亿元。对比高达7.82亿元的初始规模,资产规模已“掉粉”高达85%。究其原因,据获悉公募的爆款产品,被许多中小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认为是一种竞争压力。爆款基金产品大量吸金,并不意味着基金持有人拿出更多的本金,而是更大可能将持有的其他基金产品赎回,转而认购大型公募旗下的新发产品。
刚刚 “顶流基金经理”放大招!
2月6日,泉果基金发布了《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开放日常申购暨暂停大额申购业务的公告》。公告称,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基金于2月8日开放日常申购,同时为了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稳定基金规模,保持平稳运作,暂停大额申购,单日单账户限额50万元。资料显示,由知名基金经理赵诣担纲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是一只契约型开放式基金,成立于2022年10月18日,三个多月后,其开放日常申购。该基金在2022年10月18日成立,首募规模为99.075亿元。
36只百亿基金大跌超20% 头部公募正沦为“业绩腰部”!
近日,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公募基金管理人长期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榜单(20221231)》,以“广义口径+规模加权平均”为统计口径,呈现了过去20年不同阶段基金公司的平均主动股票投资管理收益率排名情况。展示过去3年、过去4年、过去5年的偏股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在排名中,可以发现依然可见大公募身影,如易方达、国泰、建信等,但也不乏一些信达澳亚、农银汇理、汇丰晋信、中庚、鹏扬等一批近年来持续焕发活力的中小公募。不过作为主角的头部公募其旗下大规模权益基金并没有输出相应的投资业绩。甚至由于某些上百亿大基金的大幅亏损,头部公募整体主动投资水平出现下降,在业绩排名中逐步沦为“腰部”公司。而中小公募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排名位置均呈现出了明显的“后来居上”势头。
股权激励并非“灵丹妙药” 需多维度建立长效机制
近10年过去,股权激励越来越成为理顺公司治理、激励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不过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响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行业也越发意识到,股权激励并非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需要在更多维度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经历近25年的发展,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达到26万亿。股权激励作为理顺公司治理、激励和留住人才的利器,不少基金公司都积极参与,但执行上遇到颇多困难。在实施过程之中,价格、兑现条件等对于吸引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计划非常关键。目前采取股权激励的基金管理人中,个人系和券商系居多,各有14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尚未采取股权激励。
公募基金“含港量”显著提升 基金经理不惧短期调整
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对港股的兴趣明显提高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扣除QDII)增至2786只。这些基金合计持有港股市值4060亿人民币,较三季度3051亿人民币持仓市值增加1009亿人民币,增加33.1%左右,为2021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水平。此外,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含港量”在去年四季度大幅提升,有159只主动权益基金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往期回顾
用益-公募基金动态:7位基金经理跻身“顶流” 手握逾4900亿元!
用益-公募基金动态:净赎回超6580亿份 头部公募首当其冲
用益-公募基金动态:某基金公司成被执行人 强制执行11.7亿
用益-公募基金动态:重磅!混合策略债基即将面市
用益-公募基金动态:上新与清盘并存 公募产品开始“提质增量”
作者: 来源:综合其他媒体责任编辑:llxy
上一篇:用益-财经权威观点:中国宏观税负降至13.8% 未来怎么走?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