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世界杯上的一条广告也算是出口转内销了,因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广告引起了一些争议,国内的一家品牌很快进行了改正,借着世界杯的热度也引起了一定的话题和关注度。
现在的公司打广告,真的该管一管了,简单总结一下这些广告,就是无孔不入、穷凶极恶、适得其反。
无孔不入:从汽车开屏广告到孩子的儿童DH手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咱们就说说广告的无孔不入。
现在你真的逃不开广告的狂轰滥炸。
早上出门进电梯就能看到各种实体和电子屏幕广告,坐上地铁有所谓的地铁传媒,以及在地铁车厢内到处张贴的海报。
要说这些都还是在能接受范围内的,但是有些场景下的广告,真的就是让人讨厌甚至愤怒了。
例如汽车的屏幕广告就很让人不爽。
一位大众车主分享了自己屏幕上的弹窗广告,视频中能看出,弹出的广告结结实实挡在了导航等信息之上。
这一视频开始传播并引发讨论,大众方面回复表示:推荐购物政策是面向车主开展的,推荐亲友购车的奖励政策。如果不愿意接收相关信息,将不再推送类似的消息。
我花钱买车,车也好,车载屏幕也好,都是车主的私人财产,厂家凭什么在屏幕上推送广告牟利?
因此有网友表示:不是需要与否或者能不能关闭的问题,是你压根没有权利推送这个广告。
甚至有网友揶揄到:离看广告十秒钟解锁一次刹车的时代不远了。
网友的揶揄其实并不过分,驾驶员在吃手机打DH都要被处罚的情况下,你弹屏广告还需要驾驶员操作查看与否,这样的行为无疑对于驾驶员的专注驾驶有影响,假如因为操作弹窗广告造成了交通事故和人员损失,汽车厂家是否有责任?
除了汽车屏幕弹窗广告,还有一种广告是我特别不能接受的,就是孩子们在用的儿童DH手表。
这个手表的功能就是为了方便家长联系孩子,家长找孩子的时候,还得忍受一段几乎无法跳过的广告,这个家长能忍?尤其是遇到有着急的事情,急需找到孩子的时候,这样一段广告不仅仅是耽误时间,而是会让家长恨得牙痒痒。
穷凶极恶:弹出广告之后,手机稍微一动,就给你跳转相关页面
现在的广告已经穷凶极恶到了什么程度?
KS的开屏广告,我一度以为是开屏之后自己直接自动跳转的。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提示:转动手机以跳转到相关页面。
我以为的转动手机,起码幅度应该在90度以上吧,例如我想看页面,我把手机横过来或者放倒,才能触发操作。
但是情况就是,你的手机稍微有一点倾斜,KS就直接给你跳转到相关页面了,没错,是一点点倾斜,直接跳转!操作及其丝滑流畅,与你想在KS内关掉某些弹窗时候的操作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你想在KS关闭通知权限或者是某歌星活动预告,那个小小的、灰色的、角落上的“×”你慢慢点吧,相当考验眼神和触摸屏的精准程度。
至于各类APP更是想方设法获得手机的通知权限,只要你没有打开通知权限的,总之三天两头的提醒你。现在的手机里边,大家少说都是几十个APP,多的话上百个也不在话下,如果通知权限全部打开,每天各类通知基本上要从早到晚响个不停了。
一个微信已经把大家折磨的够呛了,但因为亲朋好友等社交和工作关系,大家实在是没办法,其它APP都来分一杯羹,日子也不用过了。
适得其反:钱花了,效果却并不理想
这些广告狂轰滥炸,花钱不少但是效果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可以说,不少广告的效果都是适得其反的。
我们都知道,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衡量维度,一个是传播度,传播度越高,广告的触达人群范围越广,人群数量越大;另一个是美誉度,就是接受广告的人对于广告的评价如何。
现在的国内广告还处于头几年纯粹的流量思维中,以跑马圈地的思维和行动去看到用户,认为只要有流量,就有热度,就能变现,于是压根不在乎美誉度。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有着很高的传播度,同时却有很低的美誉度,这样的效果是广告传播理论当中最糟糕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臭大街了”。大家虽然都通过广告都知道你了,但是对你只有讨厌,遇到你的产品也只会绕着走。
我们都知道时代是不停变化的,只不过具象到我们过的每一天,这种变化似乎并不显著,我们好像也没必要每天拿出具体行动去应对时代的变化。但是疫情三年,不少曾经的巨头都在沧海桑田,那些曾经的粗犷的互联网流量思维是必须要变一变的了。
如今的时代下,流量不仅是越来越贵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好好珍惜每一次与潜在客户相遇的机会,把自己品牌的真正价值传递出去,让客户知道你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什么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客户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真的不要再搞什么砍一刀拼一手的所谓病毒裂变了,这么下去,大家只会把你当病毒,敬而远之。(文/知顿 青峰)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