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是被演戏耽误的‘作家’!”
《狂飙》爆火之后,一篇曾在《天涯》杂志刊发的近万字散文,近日又在网络热传。网友这才发现,作者居然是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大家纷纷称赞他“专业”“超有内涵”“真正有文化的演员”。
(资料图片)
不知道被称为“顶流”的王一博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近日央视网怒批“绝望的文盲”,虽然没有直接点出王一博的名字,但提到某电影采访片段,当时接受采访的正是王一博,因而引起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采访可不是要写万字散文,也不是探讨人生哲学诗词歌赋。用央视网的话来说,记者的提问并不难,无非是“最喜欢哪本书,有什么收获”“角色最难捕捉的点是什么”“你最想对饰演的角色说什么”等类似的常规提问,然而王一博不知所措,直接以“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等回应。
难怪央视网直呼:“没文化,真可怕。”
王一博被批,首先坐不住的,恐怕不是王一博本人,而是他的粉丝们。据报道,王一博不少“大粉”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转而攻击央视网,声称王一博“全程发言很得体”。
除了粉丝,对王一博“文盲风波”最觉得闹心的,当属“娱乐教母”杜华及其掌舵的乐华娱乐。
要知道,今年1月19日,乐华娱乐正式登陆港交所,一举成为资本市场“艺人管理第一股”,股价却持续下跌,不到一个月,市值已经蒸发超10亿港元。正是需要发力提振之时,不料王一博强势“补刀”。
千万别小瞧王一博“文盲风波”的杀伤力,弄不好,不仅会让杜华陷入绝望,也会“反噬”乐华娱乐。
道理很简单,虽然乐华娱乐拥有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泛娱乐业务三大吸金渠道,旗下也拥有69名签约艺人和59名训练生,但作为当红艺人,王一博才是乐华娱乐的“吸金王”。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王一博收入分别占乐华娱乐同期总收入的16.8%、36.7%、49.5%,在2022年前三季度乐华实现的7.53亿元营收中,王一博收入占比更是进一步上升到59%。
看到这些数据,有王一博粉丝在社交网络上感叹:“这哪里是乐华的太子,明明是乐华的爹。”粉丝口气狂傲,说到底,还是因为王一博确实能赚,但这也说明乐华娱乐对王一博的依赖越来越深,被外界冠以“王一博依赖症”属实不冤。
过于依赖某一个艺人,自然会让公司发展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对此,乐华娱乐也心知肚明,其在招股书“风险因素”部分坦言:“公司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签约艺人的声誉,但公司无法保证签约艺人及训练生将不会卷入无法控制的不可预知事件,如失德行为或不遵守法律法规。该等事件可能造成对公司及签约艺人的负面报道及声誉损害。公司亦无法保证将能够及时发现或有效应对未来涉及签约艺人或训练生的负面报道。”
如今,王一博“文盲风波”既是已经引爆的风险、已经扩散的负面,且仍在继续发酵。在媒体看来,“文盲风波”是将高度依赖王一博的乐华娱乐“架在火上烤”。
更关键的是,在舆论发酵的过程中,网友对“文盲演员”的评判,不只聚焦于文化储备不高、脑袋空空或无法理解所扮演的角色,还延伸至艺德层面。
对当红艺人来说,没有文化“托底”,艺德不够或缺失,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声誉,也关系着所在公司的业务。
从这个角度看,王一博“文盲风波”及背后的文化和艺德缺失问题,是很有可能影响乐华营收乃至“反噬”乐华的——这显然是杜华及乐华娱乐最不愿意看到的。
杜华曾坦承:“乐华模式不是在刻意打造顶流,而是在艺人管理储备上实现百花齐放和梯队式、多元化发展。顶流的成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包括自身业务能力是否过硬,作品是否得到市场认可,演艺规划是否可持续发展,否则就可能昙花一现。”
只是,知易行难,乐华没有实现百花齐放,在其商业模式中,高度依赖某一个艺人、业务的不确定性,差不多是相伴而生的“死结”。
接下来的问题是,王一博能不能避免“昙花一现”?“文盲风波”发生后,答案逐渐清晰!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