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冲击的本质:
从“未实现亏损”走向“已实现亏损”:硅谷银行的倒闭来自于资产与负债端的共同冲击,巨人倒下的背后在其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 – “持有到期”证券的“未实现亏损”,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共振,使得“未实现亏损”走向了“已实现损失”。
(相关资料图)
考虑到债券市场的巨大回撤,巨额的“未实现亏损”非一家独有,很可能遍及国际银行、保险、公募基金、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甚至是美联储,但危机的发生需要“负债端”与“资产端”共振,从负债端的压力来看分析的重点应该放在国际银行体系。
美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不高,但需高度重视结构性风险:
硅谷银行“未实现亏损”的比重远高于行业水平,这有硅谷银行自身原因,但不可忽视美国银行体系水面下的冰山 – 巨量的“持有到期”证券及其“未实现的亏损”,拆解可发现,巨额亏损原因在于“量增价减”,但在“量难降、价升还需看联储”的格局下,美国银行体系很难通过自身来实现降风险。
美国银行体系的风险已经与美联储随后的货币政策直接捆绑,这很可能影响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当前的美国银行业危机更多是局部的、结构性的。
但是依然不能轻视其“局部”、“结构性”危机的力度及蔓延范围,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市场很可能需要重新适应美国问题银行数量反弹的“新常态”。
整体而言,资产端大型银行的压力可能略高于小型银行,负债端小型银行的压力则高于大型银行。对于小型银行而言,可能更具挑战。
影响:
我们需要对全球的金融风险保持密切关注,尤其是经济更弱,但却受地缘政治、通胀冲击更明显的欧元区。
近期银行业的动荡局势很可能会加速美国银行业存款搬家至货币市场基金的趋势,这将进一步增大美国银行体系的负债端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高频的周度指标追踪其资金流向的变化。
对于美联储,目前左手的风险与右手的通胀可能大致平衡,短期不宜对美联储抱有过高期望,美联储很可能不会立即转向不加息,而是保持25个基点的慢加息。未来则逐步转向“防风险”。
未来如果通胀及就业没有持续超预期,或者银行体系的危机进一步大幅蔓延、升级,美联储很可能会加码BTFP等结构性工具,维持银行间流动性平稳,并可能立即终止加息甚至开展阶段性降息。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重申先前的策略配置,整体偏保守,重结构。
重点关注退可守,进可攻的央企。行业层面关注大消费板块中资金流偏冷,但有其他驱动力推动基本面改善的细分行业。
上一篇:新动态:桂冠电力:水电是好资产 拒绝高估永远一票否决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