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 >
任泽平炮轰宁王背后,四大问题是否真的存在?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23-01-12 10:41:2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曾经屠龙的少年登上“王座”,它是否已进化为那条容不下对手,阻碍行业发展的恶龙?  宁德时代,坐拥国内动力电池头号交椅,却被卷入一场场关乎专利、人才、竞争的舆论漩涡。它在捍卫自己“王座”的同时,备受各方质疑。  近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社交平台发文直呼“天下苦宁王久矣”,直言近年来宁德时代四面开战,在打压竞争对手的同时,胁迫车企挤压上下游利润。任泽平痛斥,“宁德时代从早期的创新引领者、贡献者,发展到后期的行业垄断者甚至市场公平竞争生态破坏者,这一蜕变过程让人痛心,遗憾,惋惜。”  一边是市值超万亿的明星企业,另一边是公众熟知的经济学家。两方对立之下,任泽平所说的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宁王的发展,又面临着哪些新问题?  以下分析围绕任泽平指出的四大问题:  1:宁德时代打压竞争对手?  任泽平质疑,宁德时代是否涉及用争议和问题专利打压竞争对手?他指出,“近期有媒体和机构反映,宁德时代利用涵盖在先公知公用技术的无创新性专利,对同行业行恶意打压之实,违背专利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宗旨。”  这一指认,点出宁德时代“以无创新性专利”打压同行,有滥用专利权进行恶意竞争的嫌疑。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新浪财经调查发现,近年来,宁德时代确实频频通过专利维权手段,对同行竞对发起过专利诉讼,且动辄索赔数亿,行事风格激进。  2021年7月,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发起专利诉讼,要求对方赔偿金额1.85亿元,一年后宁王将索赔金额提高至5.18亿元。而在经过长时间的拉扯之后,2022年11月,随着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的其中一起专利诉讼一审宣判,中创新航败诉,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争端暂时告一段落。据判决书,中创新航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销售侵害宁德时代发明专利权的产品“集流构件和电池”。此外还需赔偿宁德时代经济损失263.25万元,支付赔偿金共计300万元。  虽然,消息称近日中创新航已对一审结果提出了异议,但法院的判决,在一定层面上指出了宁德时代确实阶段性赢得了专利诉讼的胜利。但从判赔的金额数目来看,从一开始的索赔5.18亿,到最终获赔300万,这中间的价格差高达172倍。  要知道,在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发起专利诉讼的时候,中创新航正在寻求港股IPO,与实际损失如此高的高昂索赔价格,不但很有可能会影响中创新航的上市推进工作,而且即使上市成功,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会造成重大影响。  而在此之前,2020年,宁德时代就曾起诉江苏塔菲尔专利侵权,称后者制造和销售多款与自己相同或类似型号的电池产品,并提出索赔1.2亿元的诉求。但最终法院的判赔金额为2330万元。  2:宁德时代涉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是否涉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借助行业地位打压竞争对手以及用一些手段胁迫下游新能源车企。”这是任泽平指出的宁德时代第二条重大嫌疑点。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据广发证券援引CABIA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9.2%和52.1%。此外,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同期份额分别为14.9%和16.2%。考虑到比亚迪在2021年下半年才启动对外供应电池,任泽平指出的“其他锂电池企业只占剩下的20%多份额”,所言非虚。  不过,对于宁德时代是否会胁迫下游新能源车企“二选一”排挤竞争对手?是否存在话语权太重通过强买强卖挤压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的利润?目前市场尚无任何报道指出此事,相关论调无法求证。  有分析人士告诉新浪财经,“二选一”不仅在消费领域常见,在传统企业的竞标中也存在众多类似情况,但大家都会签署保密协议,且多处于高层决策者之间,除非“东窗事发”,否则很难求证。  不过,除了通过专利诉讼狙击对手之外,宁德时代还通过发起对离职员工的竞业诉讼,通过高额索赔的方式,限制行业人才流动,进而稳固公司护城河。  2022年2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在宁德市中院起诉蜂巢能源,具体事由是9位前宁德时代的员工离职后加入了蜂巢能源。当时,遭索赔的9名员工的月工资在8000元-20000元不等,他们在宁德时代就职时的职位高低不同,有的最短才入职3个月。但宁德时代均对他们提出了100万的索赔金额。  虽然,最终蜂巢能源500万赔偿和解了此事,但此诉讼中披露出的宁德时代竞业协议,也引发多家媒体和网络的热议,网友评论其为“霸王协议”、“卖身契”等。  3:是否在胁迫下游新能源车企?  在去年7月举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吐槽“自己给宁德时代打工”的言论,一度引发全网关注。据曾庆洪介绍,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高昂的电池价格,令新能源车企中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盈利。  彼时,曾庆洪建议国家层面加强电池行业监督引导和统筹协调,改善供需失衡,协调价格回调到合理区间。不过对于这一言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后来也回应指出,“这是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带来的产业链短期的困扰,碳酸锂、PVDF、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原材料、石油胶等原材料在一年时间内出现了价格暴涨。  事发后,有不少汽车品牌开始选择减少对宁德时代的采购占比,引入第二家供应商。  众多车厂中,广汽便在和宁德时代合作时扶植了第二供应商,并最终成功将宁德时代踢出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此外,2021年年中,有报道称曾毓群曾在宁德时代总部大楼与何小鹏发生过争执,而争执的原因则是——小鹏汽车打算引入中航锂电。  在频频与宁德时代产生专利纠纷的同时,中创新航也抢走了越来越多宁德时代的客户。短短数年间客户已覆盖广汽、小鹏、长安、零跑等厂商。与宁德时代客户交叉甚多,扮演起宁德时代电池“二供”的角色。  4:宁德时代还面临哪些新挑战?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上游的动力电池迅速成为热门领域。新能源车企们纷纷前往宁德采购电池。一时间,宁德时代市值暴增,迅速突破万亿元市值并获封“宁王”。  然而,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众动力电池厂商先后启动了规模空前的建厂扩产计划。据公开信息,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宁德时代产能规划为839GWh,比亚迪产能规划超600GWh,蜂巢能源产能规划为600GWh,中创新航产能规划为500GWh,国轩高科产能规划为300GWh。  事实上,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刚达193.6GWh,出口量达105.3GWh。按照五年后的扩产速度,目前这些数据的总和,还不及国轩高科的产能规划。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动力电池领域的产能过剩将成为可能。  与供给迅速提升相对应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国家补贴,整体消费需求疲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需求提升并不明显。对此,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曾发言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  随着未来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越来越“卷”,激烈的竞争之下,长期被吐槽“价格奇高”的宁德时代,又怎能不受波及。  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宁德时代屡屡深陷不正当竞争、专利纠纷、竞业协议等漩涡。不同企业、不同渠道、不同人物,纷纷与宁王讲述着各色“被欺辱”的故事。但故事多了,似乎也就变成了事实。  如任泽平所言,我国新能源行业迎来的爆发式增长,是新能源技术革命、国家政策战略长期支持、科学家创新和企业家拼搏等共同叠加的结果。作为时代的受益者和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有责任维护良好的行业生态,而不是恃强凌弱,德不配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