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 >
锲而不舍引领技术革新,揭秘张小泉藏在剪刀里的乾坤
来源:洞察经理人     时间:2023-01-13 09:36:24


(资料图片)

剪刀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我国的历史悠久。这从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即可略知一二。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也从侧面证明剪刀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汉字“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古人将剪刀又称“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南宋时期制剪业蓬勃发展,杭州成为南宋的都城“临安”,也成了当时全国的制剪中心。“五行八作”中,“作”代表小手工业,剪刀作坊则被叫作“钉铰作”。时至明清,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已在国内声名远扬。

(张小泉经典手工锻制民用剪)

张小泉立下的“良钢精作”,从此成为其制剪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了一直影响着品牌发展的品牌祖训。“良钢精作”,讲究的一是选料上乘,二是做工精致。早先,“张小泉”制剪,向来采用龙泉、云和好钢。由72道工序千锤百炼而成的张小泉在长期的制剪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自身技术,其首创的"镶钢锻制”技艺,很好地解决了剪刀制作在材料应用学意义上的专业课题。张小泉的"镶钢锻制”是在剪刀的刃口处镶上一层钢,使其锋利耐磨;剪体仍用全铁,易于弯曲造型,把钢的坚硬与铁的相对柔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刚柔相济的绝妙效果。

(民国时期的张小泉镀镍剪刀)

产品走向世界,也给张小泉带来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产品不仅需要好用,还要讲求外形美观,1917年当时张小泉传人—张祖盈从进口理发剪镀镍得到启发,试验自产普通剪刀的镀镍抛光技术。经反复试验多次改进,终获成功。一经推出,即大受追捧。此举开中国传统民用剪刀表面防腐处理之先河。同时医疗用的剪刀、摄子和解剖器具的研制,为医用刀剪的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为日后医用刀剪的生产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张小泉生产的军用剪)

张小泉有三把剪刀曾在国内傲视群雄。第一把是军用剪,1969年由于我国边境形式紧张,张小泉接到军用剪的紧急研发生产任务,生产一批适用于零下30度,能快速剪开冰冻棉衣的专用剪刀,以配备前线医疗队使用。接到任务后,张小泉通过反复实验最后决定采用弹簧钢,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试制成功,为在战场上救治伤员赢得了时间。第二把是花齿剪,花齿剪就是像牙齿一样,其特点是裁剪后留下锯齿形的花纹,使丝绸面料在制作服装时不容易泻出,且能增加它的美观度。这把剪刀过去从德国进口,要用美金买,当时我国美金匮乏,无奈只能依靠自主研发。通过几十次的试验,张小泉把这种剪刀研制成功。第三把就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左手剪,这种剪刀由于需求小众,几乎无人制造。但在张小泉看来这也是消费者对自己的一份期盼,经过几位老师傅的攻关,左手剪研制成功,把剪刀带给了每一位需要它的人。

(张小泉厨房三国系列产品)

剪刀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具之一,在消费多样、体验升级的市场趋势下,是否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重要参考标准。根据需求的不同,张小泉做到了品类细分。厨房的多功能骨剪,用于剪彩或婚礼的龙凤呈祥金剪,裁缝专用剪,艺所园林剪,个人指甲剪等等,在需求中张小泉品类也在不断扩充中完善。在2023年还有多款最新研发的刀剪产品问世,张小泉在更细分的市场中帮助更多消费者用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