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 >
天天热消息:加强引导和疏导,防止多晶硅供应行业踩踏
来源:云掌财经谭浩俊     时间:2022-11-05 15:44:00


(资料图)

国家发改委网站10月28日发布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强调多措并举保障多晶硅供应能力,旨在纾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价格堵点,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支撑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2020年,多晶硅材料价格不足6万元/吨,甚至在2021年还出现价格进一步下探现象;2022年,多晶硅价格超过了30万元/吨,最终导致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等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给光伏行业发展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要知道,早在10多年前,多晶硅材料也曾出现过一波价格大涨的现象。多晶硅材料价格由2005年的40美元/公斤,猛升至2008年的400-500美元/公斤,涨了10倍多。原因就在于,受利益驱动,投资多晶硅的企业和投资者蜂拥而上,2007年,全国就有10多个省市、近30家企业在酝酿上报或申报多晶硅项目,且民资、国资都有。到了2009年6月,全国已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规划产能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产能远超市场需求。最后的结果,就是多晶硅供应发生严重踩踏事件,价格快速下跌,重回几十美元一公斤,企业哀鸿遍野。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尚没有出现2008年前后那样的景象,但是,由于多晶硅价格暴涨,投资者又开始变得冲动而疯狂,投资多晶硅的企业和投资者不断增多,有扩大产能的,有新建产能的,还可能有资本的大量进入。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6月以来,行业内外已有24家企业宣布进军多晶硅领域。不仅有行业内的老企业,如通威股份、协鑫集团、新特能源、永祥能源、大全能源、东方希望等,以及下游企业阿特斯、信义晶硅等产业链企业,还有宝丰能源、其亚集团、清电能源、江苏阳光、吉利硅谷等插班生企业,跨界多晶硅领域来抢分蛋糕,总投资接近7000亿,产能超过500万吨。比起上一轮发展,不知要冲动多少倍。就算光伏行业的发展大幅增加了对多晶硅材料的需求,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即便将各个企业提出的计划打个对折,总投资也将达到3500亿,产能超过250万吨。如果全部建成投产,多晶硅材料领域如果不发生踩踏,是不可能的,到底有多少企业能够平安地活下去,实在难以预料。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有关方面才发出通知,要求光伏行业的产业链企业要本着协同发展的原则,不要盲目推高多晶硅材料价格,也不要过度投资、盲目投资、冲动投资多晶硅材料行业,避免造成投资损失,也造成行业过度竞争。也就是说,在各大企业提出投资计划的同时,有关方面必须及时引导疏导,切莫再次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问题。

按照市场规律,增加多晶硅生产产能,能够缓解多晶硅材料价格的过度上涨。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盲目、冲动和失去理性。别的不说,生猪养殖行业因为产能过剩,也出现了价格持续快速下跌的现象,造成猪肉价格大跌,生猪养殖者出现严重亏损。如果多晶硅行业不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不出3年,就将哀鸿遍野,甚至比上一轮更惨。显然,这不是产业发展应当出现的现象。

考虑到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有完全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决策自由,政府不能干预。但是,也绝不能让企业之间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一旦进入到过度竞争阶段,所有企业的利益都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应当从政策角度给予多晶硅行业约束与规范,在项目的审批方面,凡是投资计划低于20万吨的,不予审批。除非企业的技术能够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放宽到10万吨规模,且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有任何差错。如果有企业为了争投资项目,虚报产能的,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没收所审批的土地等指标,并在今后的项目审批中从严掌握。同时,对新建成的项目不享受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扶持。

按照业内人士提供的情况,目前,多晶硅已经或即将建成的产能,已经与需求基本相近,继续建设下去,就将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了。因此,希望提出投资计划的企业三思而行,不要再盲目投资多晶硅行业,避免给自身带来严重损失。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