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本届艺术节预热演出一亮相,就赢得线上线下观众的高度认可。在石家庄、保定等演出城市,观众更有机会亲临现场,从那么多优秀剧目中择其所爱,领略中国最高水平艺术表演的风采。这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难怪观众纷纷以“节日”形容。
红色经典、传统佳作、现实题材,一应俱全;更兼演出剧种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南腔北调精彩纷呈。这一场场艺术的盛宴,不仅能大大满足河北观众的“文艺胃”,对于激发大家关注文艺创作、关心文化事业、提高艺术修养,也是难得的契机。而本届中国艺术节亮点之一——“京津冀三地协同办节”,对于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显然也是一次目标长远的新尝试,河北文化和旅游事业必能受益良多。
艺术为民,文化共享。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走进百姓日常生活,走进离大众最近的剧场,这与发展经济、改善环境、提高收入、完善保障一样,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也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下,我们偶尔会听到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观众“都跑到手机上去了”,文艺创作“写得好、演得好也没用,没人看”,还有人说,喜欢严肃作品的观众正在老去,年轻观众只热衷捧明星、追流量……事实果真这样吗?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预热演出仅仅几天,观众的反馈就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回答。8月23日晚,石家庄人民会堂大剧场上演的话剧《桂梅老师》,改编自“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人生经历,该剧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将公众最关注的现实题材和人物搬上舞台,深深打动了观众。有媒体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心灵受到震撼的观众对表演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些年轻观众不仅渴望“二刷”,还很自然地成为这部剧的义务宣传员。
随着艺术节展演和主体活动的进行,相信类似的场景,一定会在更多城市和更多演出剧目的舞台下发生。这恰恰说明,艺术盛宴并非曲高和寡,相反,这些演出只有走向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其艺术生命力才能更长久,他们的舞台才称得上“长盛不衰”。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到335.85亿元,18至39岁的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在购票用户中占比达76%。这与生活中的观察不谋而合:许多年轻人选择居住城市,一个非常看重的条件就是,城市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有没有剧场可以看话剧、音乐剧?文艺演出的氛围和水平如何?在他们眼中,城市发展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体量、就业形势等方面,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群众看得到、听得见,真心实意喜欢的文艺,才是人民的文艺。把这样的文艺创作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节日”就不仅仅是某一城、某一区或者某些日子的狂欢,我们心中的“艺术盛宴”才能活色生香,燃起人间烟火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