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消费金融公司上市,走过坎坷曙光已现?
来源:银柿财经     时间:2023-04-11 22:56:09

一个行业“第一股”的诞生,总是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但在消费金融领域,“第一股”却迟迟未能落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0日,有消息称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金融”)已选定创业板作为上市目标,目前正在接受中金公司(03908.HK)(601995.SH)中信建投(601066.SH)的辅导。倘若消息属实,马上消费金融将成为第一家消费金融上市公司。

就此消息的真实性,银柿财经当天向马上消费金融求证,对方表示24小时内予以回复,截至发稿,未获答复。不过据媒体报道,在马上消费金融媒体交流会上,董事长赵国庆谈及上市进程时表示,正处辅导过程中。因为注册制全面实施,公司也在观望金融机构上市进程并学习借鉴,希望做得更好一点。

未来,马上消费金融如能顺利上市,将会对其他消金公司带来标杆意义。不过银柿财经通过梳理消金行业的现状后发现,目前仅行业头部公司表现相对稳定,若行业整体想真正接受来自公众和资本市场的严苛审视,或许尚有一定差距。

消金公司转型阵痛

从2009年-2013年的试点阶段,到2015年试点扩大至全国并开始批量审批,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至今不过才14年的时间。数据显示,目前获得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共计31家。而这其中尚无一家成功上市。

马上消费金融可以说是距离A股IPO最近的一家消金公司,早在2020年9月,它“拟在A股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的申请就已获得重庆银保监局同意,并于2021年1月6日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同样是在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和中原消费金融也相继表示有上市计划,但也没了下文。

“这一方面与行业自身问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策上的严格监管有关。”对于暂未有消金公司成功上市的情况,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消费金融业务竞争加大。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消费金融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过高。“消金公司普遍经营的都是纯粹的消费信贷业务,而很多银行也开始下场做这类业务,使得行业内卷在加剧。”黄大智解释称。

黄大智指出,另一方面,疫情以来对于居民消费有较大的打击,行业份额在减少,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在此背景之下,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在展业过程中存在重业务促成、轻贷后管理的情况。

“对于持牌类金融机构而言,合规是其生命线。”黄大智直言,如果合规方面出现问题,会令其经营管理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较短的成立时间加上其一直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战略,使得很多消金公司的合规建设都不够到位。

据银柿财经统计,2022年共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收到合计631.6万元的罚单,较2021年的675万元有所下降,但是显著高于2019年的105万元以及2020年的95万元。处罚事由包括贷款资金挪用、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等。

为了填补消费金融野蛮发展时的政策缺位,监管层方面,自2017年规范现金贷、校园贷以来,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便密集出台。

2021年以来,行业监管延续趋严的整体导向,各项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从明确行业分级、规范线上互联网贷款,到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工作,内容逐渐细化,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监管框架。

黄大智表示,当消金行业出现重大的监管性变化时,就会影响到消金公司的战略调整,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消金公司的上市进程。

资本补充仍面临不确定性

尽管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距离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尚有一段距离。但从资本补充的角度来说,上市或是消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截至2021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整体的资本充足率为14.36%,较2020年下降了2.81个百分点,不过仍高于10%的监管标准。

在黄大智看来,和银行类似,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对资本有渴求性的金融机构,同样面临着资本补充的需求。“不过消金公司可以选择其他渠道补充资本金,上市并非必选项。”黄大智同时坦言,“消金公司资本的补充渠道其实比较有限。”

金融监管研究院总结了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补充资本的渠道,其中包括股东增资、二级资本债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此前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结构单一,无法进行轻资本运营,资本天然消耗较快。除了内源性的利润转增资本外,股东增资是消费金融公司补充资本的有效途径。

就2022年的情况来说,共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发生注册资本变更的情况。兴业银行(601166.SH)的注册资本从19亿元增加至53.20亿元,海尔消费金融从10亿元增加至15亿元,均是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方式实现。

而从增资计划来看,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增资扩股规划,但考虑到股东增资流程周期较长、增资进程变数较大等情况,未来仍需对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款项落实情况保持关注,联合资信在《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中表示。

董希淼表示,在让利实体经济和大众客户的情况下,利润增长放缓,内源性补充资本空间较小;而受限于老股东增资较慢、引入新股东较难等因素,股东增资难度加大。

而对于此前被给予过厚望的通过公开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进行资本补充的方式,目前只有中邮消费金融获得不超过18亿元,以及招联消费金融获得不超过22亿元的发行批复,但尚无消费金融公司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

联合资信在报告中也指出,2022年以来股东增资力度较上年有所下降,加之资本性债券发行未有明确进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受阻;考虑到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业务持续扩张对资本的持续消耗以及资本补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消费金融公司资本补充或将承压。

合规稳健成为持牌机构共识

值得关注的是,在受到监管趋严、疫情冲击、整体消费信贷增速放缓等影响之下,曾经历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时代的消金行业,近两年行业整体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与此同时,头部和尾部消金公司在各方面的差距也正在逐渐拉大。

银柿财经整理消金公司的业绩表现,发现近年来,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这三家公司分走了大部分的行业利润。三家净利润总和占所有盈利消金公司净利润的比重超五成。

除此之外,大多数公司的业绩波动幅度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特别是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原苏宁消费金融)、安徽宁银消费金融(原华融消费金融)等公司连续出现亏损。

不过这些“掉队”的消金公司正通过变卖股权、股东易主的方式试图走出困境。

据银柿财经统计,仅2022年,就有3家大股东易主,1家引入新股东。其中就包括宁波银行通过受让76.7%华融消费金融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南京银行通过受让41%苏宁消费金融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股权变更,是原股东的资源禀赋已无法最大化释放牌照价值。在行业兴盛时转手给更需要也更能释放牌照价值的股东,是更合理的安排。

而像南京银行(601009.SH)宁波银行(002142.SZ)这样实力较强的城商行成为消金公司控股股东,或将改写行业发展的竞争格局。

马上消费金融在其2022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报告中表示,随着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在金融服务中更能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金融机构,往往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决定一家金融机构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行业已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合规稳健成为行业共识,消费金融机构对精细化运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当消费金融行业真正走向合规,才能经受住资本市场的考验。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