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老乡别走”,理财公司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否挽回客户?_短讯
来源:浙江新闻     时间:2023-02-07 19:33:58

去年理财大面积破净后的赎回潮,在2023年开年仍在持续产生影响。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23年1月非保本理财产品发行2039只,同比减少28.8%,环比减少22.2%,理财新发产品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市场整体规模也出现缩水。

面对业务压力,各理财公司积极动作,纷纷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安抚投资者情绪,并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等新产品吸引客户。


(相关资料图)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是什么?从长期来看,未来混合估值理财会成为市场主流吗?

理财公司积极动作

根据招商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估算,2022年11月10日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下降了4万亿元以上;进入2023年以后,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尚未正增长,但已经基本企稳,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或正增长。

同时,央行数据也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储蓄存款又一次成为居民的首选,相对应的是对理财产品热情的消减。

理财产品市场如此表现,或许是此前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投资者心头。

华宝证券指出,主要由于2023年春节较早,整个1月工作日仅有3周,加上去年至今的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惯性并未完全消除,理财产品发行难度加大,导致1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有所减少。

2022年11月,债市受多重因素影响震荡走低,许多底层配置是债券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到较大冲击,令投资者“很受伤”,纷纷选择赎回,短期的赎回压力也在交易端进一步加剧了产品净值向下,导致许多厌恶风险型的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不信任加剧。

无论是破净引发的“赎回潮”还是“出走”的投资者,都推动着理财公司作出积极应对。

理财公司通过自购旗下产品、强化投资者教育、推行符合投资者偏好的新产品等方法,吸引投资者。

近期,一些理财公司普遍推荐的新产品中就有一类将摊余成本法与市值法相结合的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将较大比例的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也有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估值。

目前,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发行的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已经面世。

以工银理财推出的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工银理财·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风险等级为PR2,产品期限511天,业绩比较基准为4.15%~4.65%。

据了解,该产品60%~80%的固收资产以持有到期为目的,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将债券收益分摊到持有期的每一天。工银理财表示,这部分资产是理财产品净值稳定的基石,抗波动能力较强,能够给投资者更好的持有体验;另外20%~40%的资产以交易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在获取票息收入的同时,可让投资者搏取资本利得的更多可能。

招银理财的“招银理财招睿稳泰封闭4号”也是一款混合估值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R2(中低风险),期限18个月。

该产品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不低于80%,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占净资产比例)0%至49%;衍生金融工具合计(以保证金计)0%~5%。招银理财表示,“债券部分采取期限完全匹配持有到期策略,获取债券稳定票息收益。同时组合整体采用混合估值方法,有效降低持有期间波动,提升客户体验。”

此外,还有平安理财的新启航封闭系列,浦银理财的恒利稳健、悦鑫利固收封闭式系列等,均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

混合估值法的优势与劣势

招银理财解释指出,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就是以多元化方式对产品净值进行估值,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保证产品整体净值相对平稳。

摊余成本法是全面净值化转型之前,银行理财常用的估值方法之一。其实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到期收益既包括票息收益也包括买入资产时的折价或溢价,净值整体“平滑”,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小,面对理财产品保有规模的持续下跌,发行摊余成本法或混合估值理财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缓解规模下滑的趋势。

光大证券指出,混合估值法产品的推出旨在有效降低债券产品净值波动,同时捕捉市场阶段性机会,克服单纯采用摊余成本法对持仓债券剩余期限的限制,在震荡市场通过择时交易增强潜在收益弹性,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稳健型投资者

事实上,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受到了严格限制,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使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如果估值方法使用不当,监管可能予以处罚。2022年6月,银保监会就因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而对中银理财进行了处罚。

天风证券表示,近期理产产品净值波动引发赎回,“但监管对合理使用理财估值方法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转变”。

对于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应当分短期和长期来看。在赎回压力下,预计短期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发行量将持续增长。

不过,他们也表示,长期来看,全面净值化仍是大势所趋,“混合估值法产品由于期限长、流动性受限、理财投资者接受程度不足等因素,预计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近期较长期限封闭式理财热度不高,募集表现并不好,且近期产品的募集规模和全市场存续产品规模量级并不能相提并论,即使短期为安抚恐慌情绪而推出一些新产品,或很难使全市场产品格局快速改变。

从客户角度出发,天风证券也认为,较长封闭期的混合估值产品与理财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并不完全契合,长期限低波产品未必有吸引力。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