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酿于自然,成于时间。赤水河谷孕育出一瓶美酒,酿酒人如履薄冰地呵护着这片山水。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不止一次解读过这背后的逻辑:“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的品牌传奇,背后是生态的支撑,山、水、林、土、河、微构成的生命共同体是茅台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2021年9月至今近两年的实践和完善,从蓝绿白紫红“五线”发展道路,到“五个更、五个美”,再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五线生态体系”,茅台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底层逻辑,形成了茅台可持续发展的“五大生态体系”。
(资料图片)
获利于自然还利于自然
茅台的生态美学观念,落到实际行动中,是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数据显示,2013-2023年,茅台累计投入环境绿化资金约9.13亿元,如今茅台厂区绿化总面积达147.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0%以上。
赤水河,“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赤水河不仅是美景河,也是美酒河。茅台酿酒,便是取水赤水河。茅台人与赤水河,一直有个绿色之约: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
2021年,总投资4亿元的茅台本部制酒车间冷却水循环利用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曾经,酿酒过程中只用一次便排放掉的冷却水,实现了循环利用,不仅让生产用水大幅下降,还有效避免了热污染等问题。如今,茅台全厂区29个制酒车间、760个班组全部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大大降低茅台酿酒生产的取水量和排水量,每年降低用水量约50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到90%以上。
赤水河畔的茅台酒厂酿酒车间。(贵州茅台供图)
电也“绿”起来
酿酒的水,循环使用。电,也要“绿”起来——
2023年,贵州茅台完成首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绿电使用量将达1亿度,且实现绿色用电100%覆盖。据此核算,贵州茅台采购的绿电,将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平均每亩树林减排1.336吨二氧化碳折算,相当于植树7万亩。
在中国白酒行业,此举颇有开先河的味道,其他酒企纷纷跟进,引领了一股绿色潮流。
治气方面,茅台持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投入,守护清新的空气。积极实施锅炉“煤改气”,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实施车辆单双号限行,保护厂区大气环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茅台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空气污染物主要指标均呈较低水平。
茅台美酒,只产于15.03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内,却是由更广博的山河水土汇聚而成。
茅台将茅台镇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两岸20公里范围内地区作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态保护区,规划了茅台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缓冲区和禁建区,投入大量资金对赤水河西岸荒坡进行绿化修复。
呵护山川绿“植”人心
酿造茅台的原料是高粱和小麦。高粱小麦经过九次蒸煮七次取酒后成为酒糟。通常来说,酒糟的产量往往数倍于基酒。茅台提出,资源化处置废弃酒糟、稻草、窖泥。
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离茅台酒厂约60公里。茅台集团投资建设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就安家在这。每年8月份后,是产生酒糟的高峰期,大量的酒糟被源源不断送到这里,它们将在这重新成为生产资料,转化成复糟酒、有机肥、有机饲料、天然气等产品,真正实现“从土里来、回土里去”。
每年春天,茅台都会组织员工参与“茅台共青林”护林增绿活动。如今,上万名员工累计植树3万余株,“茅台共青林”面积已有约140亩。
茅台制酒生产上,要常用到锨,它的手柄为木棒,对木材的消耗量大。2018年至2021年,生产管理部为这根木棒,专门启动“碳纤维材料在传统酿造工用具改进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研发出碳纤维复合材料锨棒,轻便、省力、耐侵蚀、寿命长,更重要的是能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举措。
从水到电再到空气,从生产废料的循环到一根锨棒的探索改进,茅台以“一失万无”的心态小心呵护着这方山川大地。
走进茅台档案室,翻开茅台70余年的发展长卷,一个信息令人惊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生态文明理念还未引起全社会关注时,厂里就成立了绿化办公室,专职负责厂区绿化。1993年春天,时任厂长还专程购买树苗栽植。
或许是从那时候开始,绿色便渐渐成为茅台人代代相传的基因,多年坚守,方才成就了今天茅台的生态美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支太檾
编辑 祝浪
二审 徐思雨
三审周清
上一篇:时政Vlog丨这首超火的评弹BGM,我在苏州点到了Live版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