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泡泡玛特兴起后,潮玩市场就进入到了繁荣之中。然而疫情三年,许多潮玩赛道的玩家不堪重负,业绩增速放缓。进入2023年,随着线下获客量的逐渐恢复,行业内似乎认为潮玩的春天又要来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1月20日,主打潮流零售店运营的KK集团二次递表港交所,拟于香港主板IPO上市。根据最新招股书内容,这家成立已近8年的零售新物种, 5年累亏达到82亿元。而随着加盟商的大举撤退,KK集团要如何讲好新的盈利故事,目前都是一个未知数。
加上负债总额超百亿元的尴尬境地,KK集团的IPO“二进宫”,更像是一场亟待资本“输血”的抢救行动。
(相关资料图)
三年累亏82亿,单店交易连年下滑
KK集团成立于2015年,主营业务是潮流零售商的运营工作。成立至今,集团以拥有KKV、THE COLORIST、X11和KK馆等多个知名连锁零售品牌。由于扩张迅速,到2021年,KK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前十大品牌潮流零售商中增长最快的一家。
而KK集团崛起的秘诀就在于集潮流零售店之大成。通俗来讲,就是将不同种类的零售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多品类零售品牌的复杂化需求。而其全新的消费场景体验,也成功在众多赛道竞争选手之中脱颖而出,收获了一众新世代女性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
不仅如此,KK集团还通过品牌直供、去BA化运营等方式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繁琐流程、控制成本,使集团子公司能够在品牌方收获更多溢价和认可,降本增效的同时,还为品牌打开市场,一举两得。
依靠差异化的独特运营模式,KK集团迅速为众多新锐品牌提供了线上、线上的全新展示通道,双赢的局面由此形成。截至2022年10月末,KK集团合作的第三方品牌商已经达到1472家,风光无限。
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 KK集团营收水涨船高。根据招股书,2019-2022年10月,KK集团分别实现营收4.64亿元、16.46亿元、35.23亿元、30.67亿元。官方表示,集团收益主要来源于货品销售以及基于销售的管理及咨询服务收入。
然而和许多初创公司一样,KK集团的亏损情况始终不容乐观。报告期内,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5.14亿元、-20.16亿元、-56.26亿元,相当于三年时间里,累计亏损已超过82亿元。直到2022年亏损情况才刚刚有所缓解,但前10个月仅盈利1.89亿元,与庞大的亏损状况相比,仍是九牛一毛。
从KK集团近年来的经营利润率也能够看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报告期内,KK集团分别实现经营利润率-19%、-8.7%、-6.7%、-5.2%。尽管利润率有所回升,但始终在负值状态徘徊,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单店月均商品销售额总额(GMV)也在下滑,由2021年的58.86万元下滑至2022年10月的53.94万元,同比下滑8.36%。
而KK集团之所以陷入巨额亏损的旋涡中无法自拔,正与其曾经引以为傲的经营模式密切相关。
门店关不停,欠租过千万
作为整合潮流零售店的运营方,KK集团在创业之初,就需通过推广打开市场。最简单也直接的方法就是引入加盟机制,在短时间内将门店扩张至全国各大城市,实现规模效应。
而KK集团也确实这样做了。到2020年,集团已拥有加盟店424家,加盟店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很快,疫情给加盟商线下运营带来了极大亏损,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总交易次数达到6023万次,同比上年6095万次有所下滑,且旗下四个品牌单店交易全部下滑。
雪上加霜的是,在加盟门店度日如年之时,KK集团突然在2021年6月30日宣布,不再向加盟店提供预付款项。报告期内,KK集团分别向31家、374家、109家及40家加盟店的相关加盟商提供贷款;公司应收加盟商款项分别为0.55亿元、0.91亿元、1.9亿元、1.05亿元。
可以看出,KK集团提供贷款的加盟店数量在近两年来锐减,而应收款项则急速增长。此举显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KK集团的整体财务数据。然而对于加盟商而言,此前的金融扶持突然消失,也成为压垮加盟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潮玩X11门店为例,2022年前10个月,门店单店月均GMV下滑47.43%,其余KKV、KK馆、调色师也同期分别下滑21%、20%、19%,迫使许多加盟商闭店停业。2020年KK集团的加盟店还有424家,到2021年,这一数量迅速减少至357家,再到2022年10月末,加盟店仅剩145家。
这意味着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KK集团的加盟店数量已经下滑了65.8%,门店数量锐减了大半壁江山。
而此时一心想要上市融资的KK集团,却已经无法回头。为了上市,KK集团还不断将加盟店转为自营门店。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加盟店毛利率仅为21.6%,而自营门店毛利率则高达49.2%。两相比较之下,KK集团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合理解释。
然而美化的财务报表也无法掩盖KK集团的发展颓势,进入2023年后,位于广州北京路的KKV独栋旗舰店被曝暂时关闭;同期,成都春熙路的KKV门店和X11门店也被曝出已经累计欠租超千万余元。
而收缴回的加盟商款项,远远解不了KK集团业绩亏损的近忧。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的负债总额由21.64亿元一路狂飙至138.1亿元,负债规模呈现出几何式增长。
百亿负债之下,KK集团还面临着严峻的现金流紧张状况。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KK集团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3亿元、1.68亿元、4.66亿元、4.63亿元。并不充足的账面现金,也给KK集团再次敲响警钟:如若不能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集团很有可能等不到IPO上市融资输血的那一天。
缺乏自有品牌价值,百亿估值难支
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带来了市场和产品的不断革新。小到中式奶茶,达到新势力造车,“新零售”的概念始终触动着众多商家和投资者的商业嗅觉。KK集团的诞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吃到了新零售概念的第一波红利。
然而,随着蓝海的逐渐过渡,KK集团的业绩增长也陷入瓶颈期。从根源上来看,无非是KK集团仍缺乏自身品牌价值。无论是KKV,还是调色师,其本质仍是将第三方产品进行资源整合,通俗来讲也不过是一个潮玩产品的零售大卖场。而KK集团作为销售方,除了提供展示平台,还需要负担各方运营费用,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而作为第三方平台,KK集团还面临着市场口碑的意外滑坡。2022年5月,集团所属公司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违规从事商业特许经营,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30万元罚款。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在公开投诉平台上透露,KKV门店存在产品真假混卖现象,市场口碑亟待重建。
不仅如此。缺乏自身品牌建设,还给KK集团带来了另一弊端:毛利率低下。从潮玩零售的角度来看,“鼻祖”泡泡玛特即使因其出格操作屡遭玩家差评,但由于不断打造新IP、着力提升品牌价值,公司毛利率仍然常年保持在60%左右的高位。
反观KK集团,由于自身不注重品牌建设,单纯作为其他品牌的“搬运工”,极大程度上挤占了公司的利润空间。招股书显示,KK集团综合毛利率在2019-2022四年时间里,始终都徘徊在30%左右,未有明显增长痕迹。
与此同时,由于入驻商家众多,而美妆等潮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又快,KK集团的库存压力也与日俱增。报告期内,集团存货分别占流动资产总值的约52.0%、57.8%、38.0%、37.3%,存货周转天数也分别达到301天、196天、154天、159天。
作为曾经资本市场的香饽饽,KK集团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7轮融资。到2019年KK馆完成D轮融资后,集团估值已经攀升过10亿美元,至2021年,集团估值再次发生翻倍式增长,最高达到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亿元)。
而在深创投、经纬中国、洪泰基金、五岳资本、京东等明星机构纷纷入场,“抢救式”输血扶持KK集团的当下,集团创始人吴悦宁始终牢牢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据招股书,吴悦宁通过MOGR持股约24%,郭惠波通过Starlight,持股约4.38%;上述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28.39%,是集团单一最大股东组别。此外,与吴悦宁联合创办不二资本的粱捷,通过KKBrothers持股约21%。
也就是说,不管是明星机构的连番输血,还是未来KK集团真的能够上市成功,吴悦宁无疑都将是这场博弈的最终受益方。而KK集团身处连番困境之中,按照当年200亿元估值计算,吴悦宁的身价已经达到48亿元,“前景不可限量”。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