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文章上半场快结束了!,大概为大家归纳了中国电动车行业过去几年发展的规律,以及竞争格局的演化,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过去以混动和高性价产品策略驱动的行业发展范式可能进入了尾声,未来3-5年,行业的发展范式可能会变为技术迭代创造需求,实现新的渗透。
这样讲产业发展的文章很多朋友不喜欢看,感觉对投资没有用。
(相关资料图)
但实际上,A股所有大的投资机会,都来自于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过去三年性价比和混动推动的行业发展,使得比亚迪成为了十倍股;这背后带来的磷酸铁锂对三元锂电的替代,带动了德方纳米成为十倍股。
产业变革和发展驱动的上市公司成长,向来是A股最好的投资机会,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有前瞻的产业眼光。而这种基于产业的前瞻性研究,也是在目前市场上取得超额收益的重要研究方法...
我们试想,如果未来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范式真的变为了技术迭代的驱动,真的从混动再向高续航快充纯电动发展,那么一些在过去三年被比亚迪虐的体无完肤的企业,很可能将会迎来新的机会,而这些企业股价都跌到了尘埃里。而一些今年才反应过来要大规模上混动的车企,很可能会两头挨打...
对于产业链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技术驱动成为了行业更重要的驱动力,一些技术领先的企业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行业的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只具备中低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陷入竞争的红海中,具备技术引领能力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另外一些受益于技术迭代的零部件企业,也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投资机会。
深刻的深入产业,踏实做产业研究,寻找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未来想做好投资最重要的方法。
我相信今年以来蔚然成风的瞎炒,乱炒,胡炒不可能持续,哪怕在2015年之前那个极度混乱的A股市场中,单纯的炒作最终都会化为乌有,更不用说在现在的市场里。
作为负责任的投资人,只有坚持产业研究,做前瞻性的产业预判,才有可能真的赚到超额收益。
无论AI还是新能源,我们都需要踏实沉下心来研究,找到未来真正受益的细分行业和公司,伴随公司一起成长和发展。
政策落地
上周五,领导在会议上表示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在上周四的文章上半场快结束了!里,我之所以判断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可能会有变化,就是因为我认为新的新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会对纯电和混动车进行区分,从政策层面指导,推动纯电动车加快渗透。
在周五领导的表述中,并没有针对具体细则进行表述,只讲了延续和优化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和“优化”两个词表述的意思就是购置税减免政策肯定会有,但和之前不一样了。
在会后,有一则消息人士的传言传出,传言称,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不再免征购置税,30万以下的纯电车满足续驶里程>400KM的继续免征至2027年,PHEV则实施阶梯制免征。
传言目前来看至少是符合政策方向的,继续补贴纯电车,推动动力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推动实现全面的纯电动化;补贴30万以下的车型也是国内常见的购置税使用政策,去年对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也是按30万划档;混动车补贴阶梯性逐步取消,这也符合全球的补贴的大趋势和产业发展进步的方向。
这个传言和我周四做的预判基本是一致的,未来的政策方向就是大力发展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推动电池技术继续发展,推动纯电动车的使用,彻底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问题,从而实现电动车渗透率从目前的35%左右提升到80,甚至90%。
在这个政策趋势下,我上周预判的产业趋势变化很可能将会在未来1-2年发生,电动车的销量主力将从过去两年的混动迭代为未来2-3年的快充+高续航。
产业的发展可能没有那么迅速,毕竟政策是最前瞻的变化,不是说这周有政策推出,下周立马纯电动车就卖的很好了,纯电车的渗透还是需要其在使用便捷性上真正的有所提升。
从产业层面,我们核心需要关注三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第一,碳酸锂的价格,在30万碳酸锂价格下,长续航车型电池包价格过高,很难覆盖到30万以下售价的车型中,但如果碳酸锂价格跌到10万(三元电池价格跌到0.6元/wh),130kwh左右的电池包价格就有望来到7-8万,20-30万这个价格带就有望出现真实续航超过800km的电动SUV(轿车电池成本会更低)。
第二,技术的进步,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问世,以及高镍,硅碳负极等技术的降本有所进展。
第三,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特别是关注下类似于高速路这种商业模式难以跑通的充电桩运营应该如何真正的落地。
除了两个变量外,我们也需要持续跟踪一些产业上的变化。比如车企推出性价比较高的长续航车型并实现大卖,也包括车企布局推出一些高续航车型。
政策的变化敲响了新能车上半场的终场哨,稍事休息,下半场很快就会到来,而这也必将酝酿出新的投资机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