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张家口如洗天空湛蓝清新,塞罕坝层林尽染松涛阵阵,白洋淀水清苇绿飞鸟竞逐……
深化污染防治,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越来越多
白洋淀的一只鸟和一条鱼,“出圈”了!
8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倪岳峰展示的一张白洋淀青头潜鸭的图片引起关注。如今的白洋淀已经成为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的栖息地和繁育地。
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介绍近十年来我国水生态变化时,肯定了白洋淀污染治理成效,还“点名”: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白洋淀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
青头潜鸭安家,鳑鲏鱼归来,见证白洋淀生态之变,更折射出河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懈努力。
曾经,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是河北生态环境不能承受之重。
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河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空气这么好,咱们去骑行吧。”9月24日,石家庄市民董伟又在骑友群里发出邀约。每到周末,董伟都会叫上三五个骑友,骑上公路自行车,来一场畅快的骑行。
“2015年刚开始骑行那会儿,天是灰蒙蒙的,出门骑行一趟,嗓子辣乎乎的。如今蓝天越来越多,从市区遥望西部的太行山,经常清晰可见。我和骑友们几乎每周都相约出门骑行。”董伟兴奋地说。
久久为功,换蓝天常在。今年1至8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11个设区市均稳定保持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之外。
“你看现在水清了、岸绿了,在这里安家的鸟也越来越多了!”家住衡水市滨湖新区王家宜子村的李国忠曾是一名靠水吃水的捕鱼者,5年前他的身份变成了巡湖员。每天守护着一湖碧水,李国忠满满的幸福感。
5万余名河湖长上岗,养殖户收起网箱,城市污水管网快速推进,违规排放被严查严管……持续发力,护碧水长流。今年1至8月,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77.0%,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变成现实。
“以前,村里的生活污水只能排到自家建的化粪池,雨季清理不及时还会溢流到村前的拒马河里。自从建了污水处理站,河水干净了,村庄环境也更美了。”涞水县三坡镇松树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涛说,该村日处理能力200立方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每天将全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灌溉。如今的松树口村,群山环绕,碧水淙淙,一派鸟语花香、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
截至8月底,河北今年已新增完成242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超过年度目标17.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达到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保持存量清零、动态随清。农村,正在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加强生态修复,京津冀生态环境屏障越筑越牢
测树高、看长势,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亮兵台营林区一处石质阳坡上,分场工作人员正在对今春栽下的樟子松幼苗进行检查。一株株小樟子松顶着嫩绿的枝叶,在倾斜近40度的山坡上迎风舒展。
“这些土叫‘头皮土’,小樟子松就是在石头缝儿里种活的。”亮兵台营林区主任宋吉祥随意拨开几厘米厚的薄土,不规则的碎石一块挨一块地挤在土层下。向石质阳坡要“绿”,今年塞罕坝完成造林6657亩,其中包括1700余亩的攻坚造林。
乘缆车到达崇礼太舞滑雪小镇的山顶,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显示:空气中PM2.5含量为0。
“崇礼的森林覆盖率达71.53%,冬奥核心区更是超过80%,作为北京的上风头,俨然一道生态屏障。”太舞滑雪小镇副总裁、家在北京的陈刚深有感触地说。
撑起环境“生态伞”,打造首都“后花园”。今年以来,张家口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83.2万亩,首都“两区”建设深入推进。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河北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大力推行混交造林,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初,全省今年完成营造林527.3万亩,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3.5万亩,绿色版图不断扩展。
“一场雨,狗头泉的水位又上涨了。”看着咕嘟咕嘟冒泡的泉眼,68岁的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武家庄村村民曹景海满心喜悦。他现在负责泉边的卫生保洁。“泉水复涌后,芦苇长出来了,鱼、白鹭、野鸭子也都回来了!”
去年7月以来,邢台狗头泉、百泉、黑龙潭等竞相复涌,昔日泉城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胜景。如今,邢台百泉泉域内多个泉眼实现稳定复涌,日均出水量约2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约790亩,蓄水量约1050万立方米。
复涌的,何止邢台的“百泉”。
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一口600多年的古井,在干涸40年后重新涌出了清水。现在,城里的游客节假日经常到村里,赏大运河、品古井水,还专程体验一把手摇辘轳、木桶打水的田园乐趣。古井成了村里的新景!
着力解决华北“大漏斗”问题,河北打出“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04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1.56米。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2.9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5.67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加快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太行东麓,清凉山下,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新区内草木葱茏、群花争艳。这里综合绿化率已达51%。
颗粒物0.089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0.657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55.6915毫克/立方米——9月28日17时14分,石钢新区智能化环保信息管控一体化大屏上,白灰竖窑在线监测排放数据实时显示。
“这些数据已经远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更达到了河北制定的更加严格的超低排放地方标准。”石钢环保部部长李琛东自豪地说,今年以来,石钢新区全面对标环保绩效A级标准,持续实施高质量超低排放,探索创新清洁运输方式,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效果显而易见。目前,石钢新区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2%以上,碳减排52%以上,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5%。通过全面创A,石钢新区创出了发展新空间,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培育了发展新动能。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工作方案》,提出利用3年时间实现钢铁企业全面创A,引领全省工业企业深度减排、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组织相关地市及44家钢铁企业“一厂一策”制定创A方案,发布14项最优技术指南,组建专家组深入钢铁企业一线帮扶指导。截至目前,河北钢铁企业累计15家实现创A,为全国最多,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河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强力推进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节能增效,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
8月30日上午7时56分,位于张家口坝上的鸿蒙能源有限公司康保县2号地块250兆瓦风电项目现场,一台巨大的风机叶轮被缓缓吊起,约45分钟后,达到指定高度,风机叶轮与风电机组精准对接。这台吊装成功的6.76兆瓦风机,是我国目前整装在建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机。
“张家口最不缺的就是风。”鸿蒙能源有限公司风电项目负责人姬亚辉介绍,只要风力超过每秒3米,风电机组就能将风能转化为可传输、可存储的电能。
强力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张家口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体系,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473.6万千瓦,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风光”能发电,森林靠着“呼吸”也能挣钱。
2460.59万元!8月23日,在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上,塞罕坝机械林场、潮河源头森林等8个降碳产品项目与12家钢铁、水泥企业实现线上交易,实现价值转化41.71万吨、2460.59万元。碳汇交易,点绿成金,也助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上一篇:年均新增绿化500余亩!扬州化工园区全力呵护生态“绿肺”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