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时隔一月再次开启审核节奏的科创板,出手就是一记“暴击”——5月9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34次审议会议否决了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必驰”)的首发申请,终结了思必驰为期近一年的科创板申报之旅。
招股书显示,思必驰是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曾经的第一大股东、现在的第二大股东是阿里网络,持股比例13.22%。
会议结果公告显示,思必驰作为一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其核心技术、硬科技属性与持续经营能力均受到了质疑。根据招股书与申报材料,思必驰是科大讯飞(002230.SZ)的同行,均主打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芯片,但规模小得多,2020年至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2.37亿元、3.07亿元与4.23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3.44亿元与-2.92亿元,三年亏损超过7亿元;而科大讯飞2022年实现营收188.20亿元,当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18亿元。
上市审核委员会要求思必驰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与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在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中,思必驰曾解释称,虽然与科大讯飞同处智能语音语言赛道,但二者技术侧重、业务模式与应用场景均有不同。思必驰表示,科大讯飞侧重以声学感知能力为主的语音类技术,公司则重视语言认知方向的全链路人机对话能力;科大讯飞作为行业龙头,在应用场景方面布局广泛,而思必驰瞄准增量市场,聚焦汽车和家居领域,从智能终端产品切入市场,并积极扩大消费电子、智慧政企等潜力领域的业务规模。
在持续经营能力方面,思必驰同样存在争议。上市审核委员会要求公司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预测未来四年营收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与审慎性,并结合报告期内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三年亏超7个亿、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的思必驰,在首轮问询回复中曾表示,预计未来2022年-202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4.52亿元、7.25亿元、11.50亿元、16.90亿元和24.51亿元,2021-2026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1.46%,其中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60.56%,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6年。
与此同时,思必驰的资产负债情况也呈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走势。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8.44亿元、7.07亿元与5.60亿元,同期净资产分别为6.07亿元、3.73亿元与1.39亿元,状况并不乐观。
思必驰的测算结果,被交易所反复追问。根据上交所注册制官网,思必驰从2022年7月15日获得受理起,截至上会前共经历三轮问询,在目前的科创板审核中尚属少见。在提交于2023年4月底的第三轮问询回复中,思必驰还在向上交所解释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未来的市场空间与测算结果的审慎性。而随着上会结果尘埃落定,这场争论也终于有了终点。
上一篇:天天百事通!中本土化魔咒?“领英职场”缘何败退中国市场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