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海底捞(6862.HK)开盘涨幅约20%,截至下午收盘,涨幅达13.71%,报收21.9港元/股。
(资料图)
2月24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底捞”)发布正面盈利预告,预告称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收入预计不少于346亿元,同比减少不超过15.8%。尽管收入减少,但公司净利润上升并实现扭亏,2022年公司录得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41.61亿元,同比上升131.24%。
海底捞称,年收入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2022年疫情影响而导致中国大陆地区若干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及客流量减少,二是因为“啄木鸟计划”2022年1月至8月期间门店数目较2021年同期减少。
对净利润的上升,海底捞表示主要由于“啄木鸟计划”的实施使餐厅营运效率提高,同时自2022年6月份以来,随着疫情的缓和,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明显好转。此外,由于注销从公开市场及以要约收购方式回购的2026年票据,海底捞获得非经常性收益3.29亿元。
“啄木鸟”集中“啄”在上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净利润大幅上涨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而营业收入在2022年下半年和上半年差别不大。
据中期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营业收入为167.64亿元,净利润亏损约2.67亿元。按此计算,海底捞下半年营业收入约178.36亿元,同比波动较小;下半年净利润约15.67亿元,环比上半年上升686.89%。
上述情况或仍与“啄木鸟计划”有关。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显示,海底捞门店数已从最高点2021年9月的1563家,下降至历史最低值2022年7月的1334家,共减少229家,这一门店数量基本维持到了2022年末。
据悉,在“啄木鸟计划”下,海底捞关闭了客流较低且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门店。
据中泰国际研报,从被关停的海底捞门店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门店位于非成熟商圈,或者该门店周边门店密度过高引致新、旧店的分流效应,以及该门店多为近两年内新开,平均翻台率低于2次/天,处于净利及现金流亏损状况。此举意味着,海底捞大力裁撤冗余,留下了一批利润率高的“精锐”门店。
关店的同时,海底捞还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盈利能力?银柿财经询问了海底捞方面,公司称目前处于静默期,不便回复。
银柿财经注意到,海底捞对新开门店的把控,着手提升单店盈利能力等举措或均贡献了净利润的增长。公司方面曾表示,若集团海底捞门店的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门店。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疫情前,海底捞单店员工数约为100人~120人,为应对疫情公司主动优化员工结构并提高外包员工占比,目前单店员工人数约为60~80人,分析师指出,海底捞管理费用率相较疫情前大幅优化,并且疫后有望继续维持稳定。
“硬骨头计划”重启门店
“海底捞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及‘啄木鸟计划’在2022年整体实施情况相对比较理想。”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银柿财经:“海底捞砍掉了很多‘拖油瓶’门店,关店计提损失对海底捞后续运营及资金流动方面均有助益。”
朱丹蓬认为,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消费回暖,以及政策红利的支撑下,预计2023年,作为火锅头部企业的海底捞的发展应该较为乐观。
海底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等假期期间,全国海底捞门店的客流同比大幅增长,在1月23日到27日的5天里,海底捞全国门店共计接待顾客超650万人次,比上周同期客流增长20%;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海底捞全国门店接待人次超140万,同比2022年情人节增长超25%。
在海底捞“啄木鸟计划”成效显著的当下,公司或已启动旨在重新择优开店的“硬骨头计划”。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海底捞门店数量已从低点1335家上升至1346家,净增加11家。这或许意味着公司已对“啄木鸟计划”下关闭的门店循序渐进重新开启,门店策略转向“硬骨头计划”。
关于海底捞未来实施“硬骨头”计划将如何开展?重开门店有什么筛选标准?海底捞方面同样以公司处于静默期为由暂未回复。在消费复苏的现下,海底捞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银柿财经将持续关注。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