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形机器人板块突然受到关注,热度甚至堪比AI,今晚和大家一起简单八卦一下。
(相关资料图)
人形机器人暂时还没有官方标准定义。一般业内把能模仿人的形态和行为的智能机器人,称为人形机器人。
最早在2013年左右,波士顿动力和Pepper机器人等公司就在做人形机器人,国内优必选也算做得很早。但是,基本都做黄了。原因在于,成本太高、能使用的场景太少,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声音。
直到去年6月,特斯拉宣布要做人形机器人,再次点燃了行业热情,毕竟特斯拉新能源车搞得很不错,大家有信任基础。
很可惜,去年特斯拉AI DAY发布了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比较低于预期,并没有大家期待得那么灵活,看起来好像也没法量产。带着失望情绪,产业继续沉默了近一年。
但其实在这期间,人形机器人已经有了几个关键演变。
一是形态变化。以前机器人都是非人化的产品形态,没有太多应用场景,现在各大厂商都是拟人形态机器人,能走路、做跑跳、能抓取、能说话、甚至能思考。
二是执行变化。以前人形机器人看着很不协调,现在有AI大模型支持,动作很连贯。以前和机器人对话,她会提取关键词,到“库”里去寻找,再给出动作回应,现在有GPT加持,机器人能理解人类的深层次含义。
三是场景变化。以前只能做成专业化产品,比如扫地机器人,现在是为了解决人工复杂场景或危险系数较高场景。比如,直接取代产线工人干活,或者做矿工。
四是供应链变化。以前硬件要自己开发、软件是算力和数据都跟不上,现在新能源车带来硬件端成熟、AI爆发助力软件端迭代更快。
做人形机器人的厂商很多。业内普遍认为,特斯拉最有希望能够真正放量,并且出现爆款发。因为特斯拉有很多独特优势。
一是从车端到机器人端,特斯拉有数据和算法的直接迁移能力,这个是别人没有的,意味着数据迭代会远远跑赢同行。
二是特斯拉在车端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供应链,并且规模化降本能力有目共睹,未来在盈利上就有很大优势。
三是自己车厂能用自己机器人,特斯拉计划在其工厂内部署数千个人形机器人,自我消化,相当于形成了闭环。
另外,特斯拉还有品牌效应,以及老马的个人魅力等等。包括这轮题材概念股上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2位中年男人在“捣鬼”:英伟达老黄和特斯拉老马。
5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具备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机器智能),例如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5月17日,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展示了TeslaBot最新进展,该人形机器人平稳行走,并能在工厂中执行简单任务,同时具备精准的力量控制和记忆功能。
前者给出了有望实现量产的Optimus产品,后者给予了极具想象空间的AI助力。
也就是说,人形机器人好像到了能真正量产,并且越来越接近人类的阶段,同时国内零部件厂商都给出了送样积极信号,市场自然应声上涨。
从投资角度看人形机器人的话:
第一,属于大势所趋。在全球人口增长放缓以及老龄化背景下,机器人在很多领域替代人类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让这个赛道具有可长期投资的逻辑。
第二,记住几个公式:零部件>集成商>主机厂,传动>驱动>传感器,新技术方向>现有技术路径。
第三,类比之前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的走势情况,当主流产品基本定型后,就进入了“去伪存真”阶段,市场会慢慢把资金布局到核心供应链。
从上图来看,无论是单台价值量还是送样情况等各方面来看,拓普、三花、鸣志、绿的、鼎智等都是最核心的一批标的,这也是当前市场的共识。
如果进一步去思考和判断,会发现主要两类企业值得关注:
一类是基本盘稳定,且机器人和原有业务具有高度技术相关性的,典型代表拓普和三花;
另一类是目前还没有被赋予人形机器人溢价,但本身具有研发能力和供应体系的工业龙头,典型代表汇川。
更纯粹一些的人形机器人标的,或有技术路径博弈的标的,比如绿的、鸣志、双环、雷利、柯力等等,弹性会更大,把握难度也会更大。
最后提一句估值,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现在大部分标的已经有人形机器人估值体现在股价里,因此性价比不算太高,后面要看验证及量产情况。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