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 >
电池行业要变天了!复合集流体打破不可能三角形,百亿赛道已启动-天天观天下
来源:云掌财经理财小白鸽     时间:2023-07-04 11:01:18

技术创新是电池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获得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的电池是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电池行业在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诸多创新与突破。

复合集流体正是电池材料创新的代表,是未来电池领域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也成为近期市场的“当红炸子鸡”,板块7个交易日涨幅超15%。

打破“不可能三角形”,百亿赛道已启动

集流体是锂电池中汇集电流的零部件,主要作用是导电

复合集流体是一种“金属-PET/PP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明治”结构,是传统集流体的升级版,优点是更安全、重量更低,并且能量密度更高。

一直以来,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为了电池行业的“不可能三角形”。而复合集流体有望通过解决电池内短路(高安全性)的问题,打破这一困境

但其还处于商业化早期,良品率比较低、成本较高

未来,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其商用节奏(降本节奏),即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快速下降。目前消费电池领域已量产,动力电池领域中复合铝箔已量产,复合铜箔处于量产前夕

近期,双星新材、万顺新材纷纷官宣获得首张复合铜箔订单,实现产业从0-1突破,也是资本市场热炒的主要原因。

未来,如果复合铜箔量产节奏顺利,那么其成本有望降至3元/㎡以内,明显低于电解铜箔的成本。届时,复合集流体有望逐步取代传统铜箔/铝箔。

按照2025年电池装机量2441GW,铜箔渗透率12%计算,复合铜箔市场空间约123亿。若渗透率达到50%,那么其市场空间将达到500亿。

工艺成熟,设备与材料最先受益

当前锂电池正极和负极分别使用金属铝箔和铜箔作为集流体。由于复合铝箔已经量产,因此本文重点聚焦复合铜箔。

目前复合铜箔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设备和基膜是最先受益的环节,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潜力

(1)设备:2025年新增设备空间或超百亿

当前复合铜箔的生产工艺主要为两步法(真空磁控溅射镀和水电镀)和三步法(真空磁控溅射镀、真空蒸发镀和水电镀),目前以两步法为主。

虽然复合集流体是新技术、新产品,但无论是两步法还是三步法,其工艺都比较成熟。

当前产业化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同于之前大量的单体制造产品,复合集流体是大面积连续性的制造,这对设备端带来较大的考验,但也会催生巨大的市场机会

复合铜箔核心生产设备包括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超声波滚焊设备。其中,磁控溅射设备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单GWh电池产能对应设备合计价值量为7200万/GWh。由此测算,2025 年复合铜箔新增设备空间有望突破105.3亿。

(2)基膜:产业化初期,良率有待提升

复合集流体可采用的基膜有PI(聚酰亚胺,性能最好但价格贵)、PP(聚丙烯,价格低、相对易获得)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目前复合铜箔基膜主要采用PET基膜,水电镀工艺引入后PP基膜渗透率将有所提高。

目前,日本东丽PET基膜价格约为0.6-0.8 元/平,国产PET基膜价格约为 0.2-0.3 元/平,但质量和进口仍有差距。国产基膜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在材料良率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持续性评估:普涨之后是分化

复合铜箔目前刚刚启动产业化,竞争格局还处于蓝海阶段,优点是想象空间够大,主题弹性够高;同时,在行业格局未成型之前,率先完成下游验证、突破设备良率难关的企业,就可以占据先发市场

但缺点是,商用前景还有变数,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电池产商真正在应用端使用了带有复合铜箔的电池。

未来,复合铜箔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暴露更多问题和缺陷,进而完成产品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才可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还为时尚早。

落脚到资本市场,复合铜箔板块在经历第一波普涨之后,大概率会经历去伪存真的过程。待到实际产品真正落地应用,才会有稳健的主升浪

标签:

上一篇:港股的买点 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