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 >
“硅茅”合盛硅业为何狂砸420亿押注光伏?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3-04-23 17:52:15

近期,拥有“硅茅”之称的合盛硅业抛出两份项目扩产公告,拟合计投资425.86亿元布局光伏产业链下游,其中组件项目投资规模为205亿元,光伏玻璃项目投资规模44.55亿元,高纯晶硅项目投资176.3亿元。

该计划一出,便引起市场关注。要知道,该公司2022年全年的净利润仅为51.48亿元,本次项目投资额相当于去年全年净利润的8倍多,也远超公司上市以来净利润总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合盛硅业的市值还不足千亿,却要斥资近420亿元进行投资扩产。那合盛硅业为何要进行如此大手笔的投资?这份扩张计划能给合盛硅业带来什么?

业务增长遭遇“瓶颈期”

合盛硅业如此大手笔,或是源于其主营业务增长遭遇“瓶颈期”。

合盛硅业是一家工业硅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等。其中工业硅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原料,能够使公司在布局光伏产业上具备一定成本优势。

图表 1 . 有机硅DCM指数

资料来源:Choice

前几年,工业硅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不振,但2021年工业硅价格走势却波动剧烈。根据第三方数据,2021年1~8月期间,工业硅产品价格长期运行在1万~2万元/吨区间波动;但进入到8~9月,工业硅价格却突然持续上涨,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6.7万元/吨水平附近,短短2个月涨幅接近6倍之多。

由于行业的高景气度,多晶硅企业产销两旺,业绩大增,赚的盆满钵满。2021年合盛硅业业绩翻倍式增长,当年盈利82.12亿元,同比增长484.74%。这不仅是合盛硅业有史以来最好的年度业绩,同时这一业绩水平可以说抵得上过去10年净利润之和。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进入2021年10月以后,工业硅行情大幅跳水,市场价格下跌至2万元/吨左右。进入2022年后,硅料价格更是一路下滑。

因此2022年合盛硅业实现营收236.57亿元,同比增长10.6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1.48亿元,同比减少37.39%,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今年一季度,合盛硅业更是延续2022年的颓势。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7.29亿元,同比减少1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03亿元,同比减少51.11%。

看了这些也就能够理解,合盛硅业为何要花大手笔对下游产业链进行布局。作为工业硅龙头,工业硅及有机硅的价格光环不在,合盛硅业将下一个增长点看向光伏。

工业硅产能过剩

近期工业硅期货价格下行愈发明显,究其原因在于产业链供需不平衡:库存较高基础下,价格的下跌来自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积累的库存以及市场的悲观情绪释放。

在需求方面,传统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的疲软,导致有机硅、铝合金和出口需求下滑,而光伏产业链欣欣向荣,新增装机持续走高支持多晶硅需求增长,因此工业硅的第一大需求转变为多晶硅。

虽然多晶硅虽然保持较高的开工率,但是由于一季度多晶硅新增产能较少,所以对于工业硅的需求提振也较为有限。

在供给端,一季度我国工业硅新投产能大量释放,供应增速远高于下游产能投放和工业硅的需求增速,短期工业硅呈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格局。

其次,在库存方面,过剩导致工业硅季节性去库趋势迟迟未能出现,工厂库存和行业库存高位持续攀升。

最后,成本端上受石油焦、硅煤、电极价格下行影响,硅企生产成本下移,为硅价打开了继续下行的空间。

企业利润收缩厂家生产积极性受限,亦有减停产计划,西南地区停产规模偏大,丰水期复产有待观察,后续仍有扩大检修范围的可能。

从整个行业供给来看,光伏硅料行业整体有过剩风险。按照光伏装机量与光伏组件容配比1.2,以及每万吨硅料对应3.5GW 光伏组件的普遍现状,即使按照375GW的乐观估计,2023年光伏对硅料需求量最多也不超过129万吨。

多晶硅有产能过剩的风险,那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料的工业硅自然也不会独善其身,也将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一体化能拯救业绩吗?

对于上述巨额投资,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对外投资将形成公司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一体化的格局。为了拯救增利不增收的现象,合盛硅业进行了一体化布局。那一体化布局能够拯救公司的业绩吗?

合盛硅业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近年来光伏产业链选择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并不少,隆基、TCL中环、晶澳等行业龙头纷纷进行垂直一体化布局。

可以肯定的是,布局“一体化”的想法是好的,企业通过一体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上下游协同等降低成本或者扩大收益,实现更大的经济性,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还能保障供应链稳定,避免产业链“卡脖子”风险。

但一体化模式同样也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当前的光伏行业。光伏行业是重资产投资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双密集型产业。

若新玩家选择从光伏制造端进入,则要做好长跑的准备,不仅需要支付更高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对其现金流管理提出挑战;还需要工艺技术爬坡和良好的成本最小化,才能冲出重围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光伏行业频现跨界的热闹局面,同样引发行业整体发展的隐忧。目前大量上马的光伏项目将会在两三年内集中投产,届时同质化竞争可能会引发不计成本的价格战,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曾发生过,快递行业的价格战还历历在目。

未来光伏行业整体将由规模和成本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竞争,公司还可能面临光伏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需求增长缓慢、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总的来说,合盛硅业如此大手笔,或是源于其主营业务增长遭遇“瓶颈期”。但当前整个行业正在内卷,合盛硅业这条产业一体化之路并不好走。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