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品牌立人设这件事,各大品牌踩过的坑与红利可谓数不胜数。
联想、华为曾身陷在民族品牌中无法自拔,茅台在新的科技人设里百般挣扎,“潮玩”一旦沾上了文化标签就立马变得不一样,娱乐网红IP披上承担社会责任的大衣后立即“高大”了起来…
即便是在近期,TikTok也因为全球化的人设在海内外遭受着冰火两重天的审视:它一面是算法“奶头乐”的始作俑者,一面又是出海标杆、第一个获得全球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产品。
(资料图片)
可以看出,基于品牌定位和形象、战略布局的人设打造是所有品牌都绕不开的事。
而在各类人设形象当中,全球化又是一个看起来百利而无一害的“万金油”,相比于其它具有“翻车”风险的人设印象来说,它的性价比可谓极高。
甚至,在对外开放的大基调下,我们建议每一个品牌在成立之初都确立全球化的形象打造策略。因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海外形象在市场影响力及市场以外的附加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作为全球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打造一个全球化人设成为企业赢得消费者甚至只是本国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你可以没有海外业务,但“出口转内销”的品牌红利也同样能够加分。就像当年的老干妈,仅凭借着海外中国留学生“自来水”的外网流量转内部讨论就成为热门出圈品牌。
那么,全球化人设到底该怎么树立?
事实上,在全球化这三个字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背后,存在着并不复杂、也不需要花很多钱打造的方法论。
比如在纯品牌维度,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是消费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企业完全可以在基本的品牌话术、视觉打造时期就对标主流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为自己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做好准备。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认知局限在于,很多本土企业在全球化形象上缺乏基本的专业认知,往往是全凭决策者的一言堂喜好,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业务布局的公司在品牌宣传上“不说人话”,视觉展现上也不达要领。
事实上,全球化人设形象的打造完全可以只通过一些标志性的元素体现,例如全球通用的品牌语言、品牌标志、品牌口号等等,即便只是通过这些元素的传递,消费者也可以轻易地识别企业的全球化形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
这些通用元素看似简单,却存在着很深的文化与专业鸿沟,是大量的本土企业都需要去试错的工作。
另外从更具体的市场维度来看,立一个全球化人设则更加考验实力,在这一点上面,很多中国出海企业都已经做的非常好。
例如早早就掀起出海浪潮的海尔、海信、联想们,它们虽然可能在具体的行业领域上面临着一些争议,但不得不承认其在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产品上所取得的成绩。
这些出海标杆也为中国企业获得全球化影响力提供了示范,那就是要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在当地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公共关系。此外,还要理解当地市场的独特需求和偏好,以便在推广产品时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至于多元化的员工团队打造、吸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从而获得各种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等层面,这些市场维度的工作早已是各行各业全球化市场拓展的基本。
就像在轻量又热门的一些互联网、区块链团队中,全球化团队都已经是很多创业公司的共同选择。
总之,立一个全球化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变得越来越明显。
通过从品牌、市场和员工等多个维度,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一个全球化人设能够帮助企业在影响受众认知、推动融资以及全球市场成功上取得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这其中,企业具体做了多少全球化的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完善这个人设。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化人生抑或是更专业点的全球化品牌打造与营销推广链路还有更多复杂的专业领域,像具体的海外各地区监管法规熟悉度、独立站打造、海外社交推广、海外电商营销等等每一个都是一个大的行业类目。
但不管怎样,在一开始就从各种文化和思维差异中获取全球各地区个性化中的共性,并在品牌视角里融入全球化人设的打造,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X 关闭
X 关闭